NEWS
发布时间:2025-11-10 14:09:01

2025·G20二十国集团创业圆桌对话合影
2025年11月4日,由清华大学二十国集团创业研究中心与国际劳工组织(ILO)共同主办的第九届G20创业圆桌对话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以“青年创业就业:为全球发展注入新活力”为主题,汇聚来自G20成员国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知名高校与G50农业产业生态成员代表,围绕创业生态建设、未来产业与青年创新开展高层次对话。
作为中国农业创新与生态赋能的代表,北京紫荆创新农业研究院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及日产(中国)一起作为2025年G20二十国集团创业合作伙伴,率G50农业产业生态成员出席会议。其中,紫荆创新农业研究院G50农业产业生态项目负责人栗明明作为中国唯一九零后女性代表在会上进行专题发言,以《中国农业产业共生生态的构建者与赋能者——紫荆创新农业研究院创新实践》为主题,分享了中国农业创业生态的创新实践与全球协同路径,展示了G50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与青年创业赋能方面的中国方案。栗明明的发言获得与会各国代表的一致好评与赞赏。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合作司司长 吕玉林 开幕致辞
01 G50农业产业生态“五链融合”创新体系,以系统赋能破解全球农业青年困境

G50农业产业生态项目负责人 栗明明 在《企业家精神、企业社会责任(ESG)与创业者》专题中分享
栗明明在发言中指出,农业是全球经济的“压舱石”,亦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承担着80亿人口的粮食安全与生态稳定使命。然而在当下,全球农业青年普遍面临“技术无支撑、资本无通路、市场无出口、合规无指引”的系统困境。
紫荆创新农业研究院二十一年来始终聚焦这一痛点,构建了以“教育链—资源链—产业链—成长链—生态链”五链融合为核心的系统赋能体系,形成以平台为支撑、以生态共建为底层逻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G50农业产业生态项目正是这一体系的核心实践平台,致力于通过智库赋能、资源协同与资本对接,推动农业企业从“单点成长”走向“生态共生”,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持续、系统的成长通道。

截至目前,紫荆创新农业研究院已累计培育10万余名行业从业者、3万余名涉农企业家核心高层。他们以青春与智慧在农业领域扎根生长,共同创造了万亿级生态价值。

02 以实践验证模式,以模式反哺生态
在专题分享中,栗明明以“敖汉小米”为例,讲述了紫荆创新农业研究院及旗下中国农业博鳌论坛联合地方政府,通过品牌建设、科技赋能与青年创业支持,实现了传统农业的系统化升级。
这一实践证明,农业创新的关键不在单点突破,而在于生态协同:当“文化、科技、市场、人才”形成良性循环,农业遗产也能转化为产业新动能。
栗明明指出,敖汉案例的成功不是“单点突破” 的偶然,而是“系统协同” 孕育的必然 —— 它恰恰印证了:真正的创业,是需要一套“开放的生态体系”做支撑,需要一方“繁荣的产业土壤”来滋养。只有具备了创业的“活土壤”,生态孵化方能让机会长成森林。把敖汉的“个案经验”提炼成“可复制的生态孵化体系”——G50农业产业生态赋能体系,正是再一次印证了紫荆创新农业研究院的价值所在。

03 搭载G50体系,以生态共生驱动产业协同

G50农业产业生态成员持续纳入中
基于创新实践经验,紫荆创新农业研究院推出了G50农业产业生态赋能计划——国内首个聚焦农业头部成长型企业生态化发展的系统平台。
G50农业产业生态项目,依托二十一年农业全产业链深耕的资源积淀与实战成果,联动全球顶尖智库构建智力支撑网络,形成“五链融合”的闭环体系,通过“智库+资本+产业+平台”的立体化机制,为中国农业输出一套“创业活力持续迸发、产业价值持续增长”的产业生态逻辑,同时为青年创业者搭建系统化成长通道。
这一体系帮助企业实现自我造血、生态共生,也让青年创业者在陪伴式成长环境中找到方向与资源。
栗明明指出:“G50的价值在于让创业的活力持续迸发、让农业的生态自我进化。它不是一个项目,而是一套让产业共生、生态成长的系统逻辑。”
04 让农业的未来可持续,让青年创业有方向

G50农业产业生态项目负责人 栗明明
在G20圆桌对话这一全球平台上,栗明明提出,紫荆创新农业研究院将以G50项目为核心,面向G20成员国开放合作,发起成立“全球农业青年创客联盟”,并依托中国农业博鳌论坛设立国际技术对接专区,每年促成100个跨境农业创新项目,践行G20“协同创新、共促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栗明明最后表示:“农业的未来在协同,青年的未来在共赢。紫荆研究院将持续以平台的力量陪伴企业成长、赋能青年创业,与G20成员国携手共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全球创业生态。”
G50农业产业生态项目的实践,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系统方案。未来,紫荆创新农业研究院将继续秉持“智库+产业+平台”理念,深化生态协同创新,构建国际化的农业创业生态体系,为全球农业青年创业与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置身 G20 农业主题圆桌对话的全球交流场域中,各国发言人的观点高度共鸣,共同锚定核心共识: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必然深扎于生态构建的土壤之中。这份生态从不是 “一蹴而就” 的短期工程,它需要以时间为刻度,用长期陪伴的耐心与系统赋能的深度,慢慢滋养、逐步成型。
这份共识,清晰地触摸到北京紫荆创新农业研究院二十载深耕农业的价值重量 —— 我们始终坚信,农业生态的构建从来不是单点发力,而是 “教育链 - 资源链 - 产业链 - 成长链 - 生态链” 五链融合的长期实践,是从培育 10 万 + 农业从业者到赋能万亿级产业价值的持续深耕。
尤其当墨西哥中国创新中心 Alfonso Araujo 先生在对话中特别点评,明确认可 G50 农业产业生态模型的架构创新性与实践落地价值时,这份跨越国界的肯定,更让我们前行的方向愈发坚定:农业生态的生命力,从来都在于 “共生”—— 它不是某一方的独角戏,而是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路人,一起搭建成一个能承载技术落地、资本流通、青年成长的共生网络。
所以今天,我们依然想向涉农企业家发出诚挚邀约:期待更多同行者加入 G50 农业产业生态!让我们以生态为桥,链接全球智慧、共享产业链资源,让每一颗农业创新的种子,都能在协同共生的土壤里扎根,最终长成支撑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参天大树,共同守护人类赖以生存的 “生命线”!



